癖
癖字有偏僻、隐蔽之意,指病块生于腹中两胁肋部,偏僻、隐藏之处,不易发现者。如《难经·五十六难》说:“肝之积,名曰肥气,在左胁下,如覆杯,有头足。”“肺之积,名曰息贲,在右胁下,覆大如杯。”据其所发部位,两病均可包括在后世所说的癖证之内。治疗时,肥气宜结合调肝、活血、软坚、散结之品。息贲宜结合润肺宣郁,行气降气,活瘀消积之品。李东垣有“肥气丸”、“息贲丸”方,可随证加减运用。
痃
痃指病块在脐旁,状如弓弦,或如手指,或如笔管,甚或如小儿臂的疾病而言。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》篇说:“痃者,悬也,悬于腹内近脐左右,各有一条筋脉扛起,大者如臂如筒,小者所指如笔管、如弦。”痃之形成与肝郁、忿怒、气血凝结有关,故治疗时宜结合疏肝解郁,柔筋和血,行气化瘀之品。沈金鳌有“麝香丸”、“三棱散”方,可参考选用。
癥瘕
癥已简化为症。症指腹中病块不移少变,有形可“征验”者,与积同义。瘕指病块时有时无,或左或右,游走无定者,有“假”字之义,与聚相同。一般常把积聚病块发生于下腹部或妇女者,多用症瘕名之。如《素问·骨空论》说:“任脉为病,男子内结七疝,女子带下瘕聚。”《金匮钩玄》说:“积聚症瘕,有积聚成块不移动者,是症。或有或无,或上或下,或左或右者,是瘕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说:“症者,征也。以腹中坚硬,按之应手,其病形有可征验也,往往见于脐下。“瘕者,假也。假血成形,腹中虽硬,其实聚散无常也,亦往往见于脐下。”治疗症瘕,除与积聚相类外,因其发于下腹,故宜结合调肝或理膀肾之气等品,妇女更应结合调理冲任、调经养血、舒郁活血等品。
总而言之,积聚是腹中有病块的总称,分而言之,痞癖痃症瘕又各有形证及特点,治疗宜结合其特点论治。但也要注意,积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由积转聚,或由症转瘕,是疾病由重转轻;反之,若由聚转积,或由瘕转症,则是病情加重之象。还有的时候积聚同时存在,如《难经·五十六难》说:“肾之积,名日奔豚,发于少腹,上至心下,若豚状,或上下无时。”此则既为肾之积,久久难愈,又是或上下无时,时发时止而为气聚之证。所以又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,不可过于死板拘泥。
中医所论的积聚病,可包括现代医学的肝脾肿大、肝脓肿、肝囊肿、胰腺囊肿、腹中良性肿物、胃癌、肝癌、胰腺癌、幽门梗阻、肠梗阻、卵巢囊肿、子宫肿物、网膜囊肿、腹主动脉瘤、肠憩室、结肠癌等疾病。
©哲眼看中医
谈医讲道,传承岐黄,
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